李宏伟
第七届郁达夫小说奖中篇小说奖得主
获奖作品:《月球隐士》
(资料图片)
作家,编辑,已出版长篇小说《国王与抒情诗》《平行蚀》《引路人》、小说集《假时间聚会》《暗经验》、诗集《有关可能生活的十种想象》,译有《尤利西斯自述》《致诺拉》等。《引路人》获第十届春风悦读榜春风科幻奖。《月球隐士》获第七届郁达夫小说奖中篇小说奖。
资源枯竭、环境污染、天灾频发……
这是李宏伟《月球隐士》中未来的地球,人类在绝望与希望中挣扎,寻求出路。在这一背景下,两条并向而行又相互映照的故事线交织着展开。
地球上,为寻求延续,人类社会被分为丰裕社会和匮乏社会,在35岁前没有找到女性伴侣成婚的男性,就会被流放到匮乏社会,还会影响所在生活区的等级评估。赵匀的叔叔赵一平虽一表人才但近三十五岁尚未婚配,很快将要到达被放逐的日子。
月球上,月球隐士在一次醒来之后发觉,地球上末兽肆虐,面临空前危机,他来到地球观察,到处都是被破坏后的废墟。在这一过程中,一贯不插手人类社会的月球隐士被托付了一个小男孩。
他们作为个体会如何选择?人类又将何去何从?
赵匀与叔叔赵一平,小男孩和月球隐士:两对行者与使者异形同构,故事以剪刀叉式的叙述结构折叠又展开,科幻与现实、现代与洪荒交错出一则末日寓言。
《月球隐士》获得第七届郁达夫小说奖中篇小说奖,曾刊发于《芙蓉》2021年第2期。同时,这篇小说也是组成长篇小说《引路人》的最后一个篇章,而《引路人》在2022年获得了第十届春风悦读榜颁发的首个春风科幻奖。
近来,科幻文学越来越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,李宏伟也注意到“科幻热”的现象。“科幻文学是近些年注入中国文学的一股新鲜而强劲的活水。”在他看来,科幻文学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和处理世界的新方式。不同于我们以往熟知的纯文学,科幻文学以更为明晰、明确的事物进行推演,来作为想象的立足点,比如一些已知的科学事实或者是数据等。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文学世界观。
科幻虽然在幻想未来,但它指向的,是对现实的思考。在被极端化的未来世界之中,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被聚焦、放大,小说中探讨的环境污染、资源匮乏、性别争议、社会结构、教育公平等诸多问题,实际上正是我们当下所面临的生存现实与困境。
李宏伟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科幻作家,他说:“我就是比较喜欢这种想象,这种所谓的思想实验或者推想,比较喜欢这种思考的乐趣。”未来场景成为这种思想实验的重要载体,能够以整体性的思考方式去触及终极性的症候问题。
相比较《引路人》的另外两个篇章《月相沉积》与《来自月球的黏稠雨液》,《月球隐士》的故事更为丰沛也更为隐晦,但一以贯之的是,指向现实的思考。
尤其在两条线索交汇的樱桃园,对于两性关系的推演、人性本质的探索以超现实的色彩表达出来,疑问、思考与解答伴随着大颗大颗的樱桃也砸向每一位读者。
赵匀与赵一平,小男孩与月球隐士,在这里合为行者与使者:行者坚忍、踏实,使者谦卑、负重,彼此相互影响、相互转化,并延续继承。他们以选择和行动不断回答着更为本质的问题:文明何义,延续何为?
出于关切与忧心,面对现实生活中涌现的社会问题,李宏伟自然地开启一轮又一轮的思想实验,关于人类的存在、人类的发展、人性的畸变……
这一次获得郁达夫小说奖中篇小说奖,李宏伟感到很荣幸——一方面来自于“郁达夫”本尊,另一方面来自于已经获得这一奖项的作家们——很荣幸以这种方式跟他们产生联结。
在李宏伟的理解中,郁达夫是一位忧思重重的作家,同时又是一位少年心性很足的作家。“其实,我们之所以忧思重重不就是因为少年心性嘛。因为总是对高于现实的东西心怀期待,又总是在现实当中受到触碰,甚至被碰伤。”
从这个角度回看,《月球隐士》正怀有如此的少年心性。
“转载请注明出处”
标签:
X 关闭
X 关闭